合作咨询热线:

400-123-4567

苗木草坪

杭锦旗自然资源局:依托“163”工作模式让废弃矿山实现“绿色蝶变”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6-18     浏览次数:     

  

杭锦旗自然资源局:依托“163”工作模式让废弃矿山实现“绿色蝶变”

  杭锦旗主要开采矿种为建筑用砂(杭锦淖尔建筑用砂废弃矿、巴拉贡建筑用砂废弃矿、伊和乌素建筑用砂废弃矿、锡尼镇砂石黏土废弃矿)、开采石膏(巴音温都尔石膏废弃矿)。多年来的连续开采,使废弃矿山采坑深度为3m-19m,坡度45-85度,近水平地形变成负地形,地形地貌受到破坏。渣堆及固体废弃物、堆积物和建筑物压占土地资源,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土地资源损毁,动植物栖息地受损和退化极大的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同时,植被损毁,造成地表沙土,难以涵养水源,水土流失加剧,在水力、风力和重力侵蚀的作用下,导致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

  杭锦旗自然资源局立足实际,积极落实黄河重点生态区(鄂尔多斯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各项工作,将历史遗留图斑194个,划分为107个治理区,7个标段,投资总额20969.76万元。按照“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创新推行“163”新模式,扎实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一个引领”,即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生态修复相关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美好生态环境造福百姓。“六个结合”,即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相结合、与保护濒危植物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增减挂钩相结合、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按照“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统筹生态修复和生态惠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植绿恢复面积总计13780.15亩。“三个强化”,即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强化工程执行标准、强化工程安全监督,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强监管和督导工作,确保修复工程高质高效推进。

  杭锦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生态修复和生态惠民,通过播种沙打旺和草木犀等优质牧草,为乡村特色养殖项目提供优质饲草料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在各标段布局特色示范点区域,因地制宜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其中,巴拉贡一标1号治理区5号图斑位于巴拉贡镇巴音恩格尔村,图斑面积424.19亩(28.28公顷)。破坏类型为凹陷式露天采坑,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破坏。为提高修复治理区域的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并为罗贝召移民区90户转移农牧民配套产业、提供就业,杭锦旗将5号地块中的160.01亩采矿用地,建设巴拉贡镇零碳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光伏发电+智慧种植”的“农光互补”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积极与当地企业和村级党组织领办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花卉苗木、瓜果种植等特色产业,让群众既享受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

  同时,大量生态修复区可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历史遗留废弃采矿用地通过土壤改良等修复方式转变为农用地,验收合格后,实现增减挂钩项目3075.15亩,按照方案复垦后,可恢复耕地27.59亩,草地2013.24亩,林地1034.32亩。同时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项目验收后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还能为杭锦旗实现财政创收,初步估算,该批次项目指标交易后,能实现净收益约20000万元。

  “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既是政策法规的硬要求,也是需要科学谋划、久久为功的技术活儿。下一步,杭锦旗自然资源局将持续推进‘163’工作模式,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新时代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工作领域高质量发展。”杭锦旗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通京说。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123-4567
浏览手机站